据环球网报道,美国海军将在菲律宾巴拉望省牡蛎湾新建舰艇维修设施,位置距中国仁爱礁257公里。
巴拉望岛西岸的牡蛎湾海军基地,一夜之间成了南海棋局的最新“热词”。这里距离仁爱礁的直线海里,快艇跑一趟只需几个小时。美军准备掏钱包,给菲律宾新建一座能同时维护五艘小艇的“修船点”,说是修船,实则把菲律宾的快艇部队直接摆到了中国南沙的家门口。招标书里写得直白:硬壳充气艇、突击艇、高速巡逻艇,统统能在这儿加油补漏。这批小艇统一由美国ReconCraft公司供货,特点就是轻、快、能贴脸,一拥而上时像马蜂,散开时像泥鳅。
从1999年把破旧登陆舰“马德雷山”号故意搁浅在仁爱礁开始,菲律宾已经赖了整整26年。期间,中方反复要求拖船,菲方口头答应,实际却把水泥、钢筋、钢板偷偷塞进补给船,用“人道物资”的幌子加固船体,一步步把破船变成了半永久性据点。2013年之后,菲方甚至拒绝和中方提前通报补给计划,现场摩擦由此升级。今年以来,菲海岸警卫队9701船连续在黄岩岛、仁爱礁一线做出危险动作,最近时距离中国海警21550艇仅百米,吨位差足足二十倍,现场画面被中方无人机完整拍下。
美军此时伸手“帮菲律宾修船”,时间点掐得准。新设施看似只是两座活动板房加一台5吨小吊机,作用却不止“拧螺丝”。巴拉望岛西岸此前没有大型军港,菲舰想闯南海,得从东岸绕行,一来一回白白多出12小时;有了西岸的支点,小艇早上出发、中午就能到仁爱礁打卡,补给频次至少翻一倍。更关键的是,牡蛎湾基地虽挂菲律宾海军牌子,却由美军工程兵和承包商共同管理,法律上不算“美军基地”,实际上却能让美方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平台人员长期蹲点,随时掌握南海一线海况。
军事专家把这种组合称为“快艇狼群+舆论卖惨”双套路。战术层面,多艘小艇轮番贴近中国海警大船,逼中方做规避动作,西方媒体同步拍下“巨舰欺负小艇”的镜头,瞬间把现场剪辑成“中国以大欺小”的短视频。认知战层面,菲方把破船包装成“海上贫民窟”,声称船上士兵“缺医少药”,塑造悲情形象,淡化非法坐滩的事实。美军在背后提供实时卫星情报和维修保障,既避免了直接参战,又把菲律宾推到了对抗一线。
数据把风险说得再清楚不过:2023年全年,菲律宾向仁爱礁运送补给13次,其中夹带建材的比例超过60%;2024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升到17次,建材比例不降反升。同期,美菲联合巡逻次数从一年4次暴涨到每月至少1次,美军P-8A反潜机几乎贴着中国岛礁飞行,最近时相距仅14海里。再往前看,美军在菲律宾可用的基地数量已悄悄从5个增加到9个,形成一条北起吕宋岛、南至巴拉望岛的“基地链”,仁爱礁正好被卡在链条中间。
菲律宾国内并非铁板一块。参议员艾米·马科斯在听证会上公开质问:“如果大国冲突爆发,菲律宾会不会先成炮灰?”民调也显示,42%的菲律宾民众担心过度依赖美国会把国家拖进战争。但总统马科斯似乎打定主意押注美国:去年允许美军在菲北部部署“堤丰”中程导弹,射程覆盖台海;今年又把巴拉望岛西岸的维修设施拱手相让,等于把南海最前沿的钥匙交到美军手里。
中方回应一如既往地简洁:海警船常态化巡逻,渔政船伴随护渔,055型驱逐舰偶尔南下“演练”。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把话挑明:“拖走那艘破船,是菲律宾必须兑现的承诺,早一天兑现,早一天风平浪静。”王毅外长今年早些时候同东盟国家会谈时,也撂下重话:“南海不是域外国家的游猎园,更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
风高浪急的南海,最怕的不是风暴,而是有人故意搅动暗流。美军的新维修点一旦落成,菲律宾的小艇势必更频繁地冲向仁爱礁;每一次擦碰、每一帧画面,都会被放大成国际头条。破船还在,锈迹未干,快艇已整装待发。仁爱礁的浪头,又一次被外力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