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肥城经济开发区,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卷正徐徐展开:塔吊长臂舒展,焊花飞溅如星,中电建肥城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正酣。
这个总投资36亿元、年发电量将达11.88亿度的“超级工程”,如今处处是机器轰鸣的繁忙景象。而项目背后,一个关于“让地”的暖心故事,诠释着新时代的干群鱼水情。
2024年,项目清表现场,村民老王正在自家半亩地里侍弄刚栽下的辣椒苗。“今年行情好,这茬辣椒能卖个万把块钱。”老王盘算着,手上的活计却没停。当得知“要征地建储能电站”的消息时,他二话不说就开始移栽辣椒苗。
“老王,你这苗刚栽上就拔,不可惜吗?”邻居不解地问。老王擦了擦汗,指着远处的工地: “你看那些大机器,将来能给咱村带来多少机会?我这半亩地,就当给子孙后代种下个金饭碗,值。”
没有讨价还价,没有拖延阻工,老王主动清理田地的举动感染了周边村民。大家纷纷行动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平台起来,为项目进场扫清障碍。这种发自内心的支持,成为项目快速推进的强大助力。
“从项目洽谈到落地开工,我们全程陪跑,企业想不到的我们提前想到,遇到难题当场碰头解决。就像老王让地这事,群众愿意支持,正是因为看到了我们服务项目的真心。”肥城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刘旭东对此深有感触。
半亩辣椒地虽小,但这样的默契与支持,却成了项目推进中最暖的底色。这样的暖心故事,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比比皆是。
工地一角,一间挂着“项目服务办公室”牌子的简易板房格外醒目。“刘部长他们天天泡在工地,晒得比我们施工人员还黑。我看不过去,就张罗着搭了这间板房。”中电建肥城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经理徐荣徽回忆起当初的场景仍感慨万千,“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让同志们有个歇脚的地方,能喝口热水、避避风雨。”
板房墙上的值班表写得密密麻麻,铅笔标注的“今日待办”被圈了又圈,桌角的烧水壶总冒着热气——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平台那是给奔波在工地各处的服务人员留的暖意。
工地上的火热,更藏着技术突破的硬核底气。作为当前压缩空气储能行业中投资总额最高、单井口径最大、运行压力最高的示范项目,该工程依托天然盐穴作为储存容器,使废弃矿坑从生态修复的“痛点”转化为新能源发展的“支点”,为“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创新样本。
“8月2日,中电建肥城2×300MW(一期)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厂外盐穴第一口注采井正式开工。”徐荣徽话语里难掩激动。
该项目拟安装2台300兆瓦/1800兆瓦时的压缩空气储能机组,储热温度高达224℃,充电时长8小时,发电时长6小时,设计充放电效率超70%。介质温度、主气参数和机组规模均达到国内最大、国际领先水平,具有系统简洁、效率高、投资低、运营维护费用少等显著特点。
“支部建在工地上,难题就不难了。”红色党旗在工地上猎猎作响,在主厂房钢筋绑扎区,“党员责任区”的牌子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隐蔽工程必须党员挂牌验收,这是铁规矩。”徐荣徽说,“地下桩基、管线预埋这些埋下去就看不见的活儿,必须经党员专班签字确认才能封盖,谁签字谁负责。”
这只是项目“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里的一个小环节。徐荣徽介绍,他们联合施工、监理、设计、主机设备等多家单位,在全项目范围内开展了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共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品牌,并成立了质量、进度等6个党员攻坚小组,确保了主厂房钢构吊装、盐穴钻井等关键节点都有党员带着工人“啃硬骨头”。
这个项目的意义,早已超出一座电站。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该项目将有效满足当地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用户用能方式升级带来的系统平衡新需求,为电网提供灵活高效的调峰、调频和备用容量服务,不仅能显著提升区域电网的调节能力,还将推动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而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清单、省级重大项目,300MW压缩机组纳入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推广目录,更让肥城在新能源赛道上占得先机。
夕阳下,工地的塔吊剪影与远处的盐矿井架交相辉映。从半亩辣椒地的主动退让,到36亿元项目的快速推进,肥城用“把窗口搬到工地”的诚意,书写了政企协同的动人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肥城正以崭新的姿态,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热线电话:。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