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中,活跃着一支以退役军人为主力的公路应急保障队。他们身着统一制服,装配专业装备,在寒风凛冽中破冰除雪,在洪水断路时冲锋抢通,在突发事件中逆向而行……
。2023年8月,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组建了专业化的公路应急保障队伍,命名为“定西公路应急保障‘尖兵’突击队”,主要承担除雪保畅、水毁抢通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急难险重任务。
通过深度融合退役军人、国防动员应急队伍、基干民兵、机械操作手和养护技术骨干
,队伍规模从1个连扩充为1个营,成为了全省公路系统首支专业化公路应急保障队伍。从
“连”到“营”的跨越,不仅是规模的扩大,更是专业化、体系化建设的里程碑。如今的“尖兵”突击队,已形成“营、连、排、班”的四级建制体系:1个营下辖3个连,1个连包含3个排,1个排辖
在队伍规模扩大和建制体系完善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专业化、体系化建设,队伍在组织管理上采取多种举措:设立临时党支部,为队伍注入了坚强的政治灵魂;以坚持“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能力过硬”为标准
班排长,确保指挥体系高效畅通;连部配备指导员、连长、通讯员及后勤保障人员,让日常管理与应急调度无缝衔接。这种军事化的组织模式,让队伍既有军人的纪律性,又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准度,为高效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尖兵”突击队的旗帜,总是飘扬在交通抢险最危急的地方,他们以“团结、奋进、大爱”为信条,在一次次实战中淬炼锋芒。
2023年9月15日,G22青兰高速平定段K1760+200处路基塌陷,当时即将举办“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在这紧要关头,“尖兵”突击队立即调配挖掘机、装载机、吊车、泵车等设备进行不间断抢修作业,经过60小时的连续奋战,顺利完成抢修任务,道路恢复通行,保障了这场盛会的圆满举办。
2023年春运期间,定西遭遇罕见暴雪,多条国省干线因积雪过深交通中断。“尖兵”突击队闻令而动,分赴各养护路段。队员们顶着零下15摄氏度的严寒,有的操作除雪车开辟通道,有的手持铁锹清理积冰,还有的在结冰路段及时撒布融雪剂,最终确保了定西境内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的安全畅通。一位退役军人队员感慨道:“穿上这身制服,就像回到了军营,只要有命令,再难也得上!”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尖兵”突击队主动请缨,连夜集结,不分昼夜投身“零点行动”,全力推进排危拓宽与灾后重建工作。在队员们的齐心协力下,柳沟乡、关家川乡所有通行狭窄不畅的路段被逐一拓宽打通,这使得一辆辆载着安置板房的车辆得以将1489套活动板房运往冬月里的柳沟乡、关家川乡,为群众畅通了暖冬之路。
2024年7月22日至24日,持续强降雨造成陇南境内省道206线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多处中断。“尖兵”突击队再次出征,队员们克服35℃高温与频繁降雨的双重考验,在酷暑中抢通受阻路段,于塌方处抢清运淤,在洪水里紧急围堰,于泥垢中奋力掘进,在河堤边快速装砌石笼网,在河滩上加紧装填吨袋,甚至蹚着河水埋设管涵……历经13个日夜、300多个小时的昼夜鏖战,他们成功打赢了陇南暴雨灾害公路保通战。
2025年7月2日,岷县境内国道316线处发生泥石流kaiyun 开云官方入口灾害,造成道路中断,三连指导员李广博迅速带领三排队员赶赴现场抢通道路、加固路基;7月4日,通渭境内省道207线线等部分路段发生泥石流、落石灾害,二连副连长陈斌立即启动防汛抢险应急专项预案,三排长姚彦龙带领队员对路面泥石流、落石、杂物等进行了全面清理,确保了各条受阻路段快速恢复通行。自组队以来,这支队伍累计完成除雪保畅80余次、水毁抢通23次、跨区域支援任务16次、开展公路突发事件和消防应急演练70余次,用实绩赢得了公路“最强尖兵”的美誉。
队伍的强劲战斗力,源于坚实的政治引领与系统的专业培养。临时党支部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队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并在任务现场设立“党员先锋岗”,让党旗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依托“青蓝工程”,队伍推行“理论+实操+实战”培养模式,通过老队员带新队员、技术骨干传经验,队员们先后斩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甘肃省最美退役军人”“甘肃省技术标兵”“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先进个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在队里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新形势,“尖兵”突击队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歇。2024年队伍扩编后,紧扣未来应急保障需求,制定了“四步走”发展规划,向着专业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稳步迈进。
在制度机制建设上,队伍持续完善内勤管理制度、日常训练大纲及考核评价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公路突发事件处置等场景,队伍设计了多个实战演练科目,常态化开展战勤保障拉动演练。2024年7月3日,“尖兵”突击队参与“交通使命2024”甘肃省公路应急水毁抢通实战演练,模拟路基塌陷、管涵损毁等处置场景,队员们在信息共享、装备协同、人员配合等方面达成了更高的默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