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中国)Kaiyun·官方网站-Kaiyun登录入口

奮進!向著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寫在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
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企业新闻

奮進!向著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寫在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

发布日期:2025-03-03 18:37:00 浏览次数:

  站在這個春天回望,2024年,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國內生産總值(GDP)超130萬億元、糧食産量突破1.4萬億斤、嫦娥六號首次月背採樣、夢想號探秘大洋、體育健兒閃耀巴黎……我們腳踏實地拼搏奮鬥,也逐夢星辰大海彰顯壯志豪情。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奮鬥鼓舞人心。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代表委員從祖國的天南地北奔赴北京,帶著人民的期許,“春天的盛會”繪就新的藍圖、凝聚新的智慧。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召喚奮鬥者接續奮進。

  2025年1月20日,由中國深度求索公司開發的開源模型DeepSeek-R1橫空出世。一週後,DeepSeek力壓ChatGPT,登頂蘋果美國地區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

  DeepSeek之外,阿里巴巴、快手、字節跳動、騰訊……一大批中國公司推出的人工智慧模型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中國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讓國外評論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可能成為研發AI的中心”。

  2024年,中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國內生産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達1349084億元,同比增長5%。經濟總量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位,經濟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體量,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回首向來蕭瑟處,中國巨輪無懼風雨、劈波斬浪,沿著高品質發展航道穩健前行。

  2024年,中國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複雜深刻變化: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正經歷大調整、大分化、大重組;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經濟運作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環境,過去一年,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一于高品質發展全過程。以新求變,新質生産力展示出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2024年11月14日,湖北武漢。隨著一輛新車駛出生産線,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

  因地制宜,各有韆鞦。依託“科技+産業”這一重要途徑,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科技進步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新業態開闢新賽道,生物製造、量子科技等未來産業勇闖無人區……過去一年,新質生産力動能澎湃、活力迸發。

  95.10億元,1.87億人次——這是2025年春節創造的新的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紀錄;23億人次——這是這個春節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在流動和忙碌中盡顯生機與活力。

  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7895億元,比上年增長3.5%,這是超大規模市場傳遞出的信心和底氣。過去一年,新場景新業態新動能等多重“新”意持續涌現,折射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能。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1位,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升到16.3%、34.6%,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較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貨物進出口總額創下了歷史新高……過去一年,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又躍上了新的臺階。”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説,中國發展的基礎更牢、條件更優、動力更足、抗風險能力更強。

  2024年7月1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如潮掌聲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正式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這是一份標注時代的改革新藍圖,2萬餘字的文件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新征程改革“全景圖”——

  錨定2035年,重點部署未來5年改革任務;以“六個堅持”,指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以“七個聚焦”,囊括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重點;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牽住經濟體制改革“牛鼻子”,又統籌推進其他各領域改革……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闢廣闊前景”。時光見證一茬接著一茬的奮鬥,歷史標注一個又一個新的坐標。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是最樸素的成事之道。

  2025年2月17日的北京,春陽高照,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出的融融春意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推動國企民企共同發展、各展所長。2024年,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臺,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出臺、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公佈、“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落地……

  題定綱成,乘勢而進。一年來,一系列事關全局、備受矚目、含金量足的重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風生水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進一步激發。

  降準降息,提振樓市股市,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所有增量政策持續出臺,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激發冰雪經濟活力。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一年來,針對經濟運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各方面政策“組合拳”協同配合、精準發力,保障市場預期有效提振,經濟運作明顯回升。

  2024年11月15日10時20分,X8083次中歐班列從山城重慶鳴笛出發,穿行亞歐大陸駛向萊茵河畔的德國杜伊斯堡,這是自2013年開行以來的第10萬列中歐班列。

  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錢凱港開港、籌劃近30年的中吉烏鐵路正式啟動、“大金磚”再次擴大“朋友圈”、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産品零關稅待遇、新版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正式施行、9個省市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過境免簽政策持續升級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容……

  數據顯示,2024年平均每一天,就有1144億元的商品在中國與世界各國間進出,全年免簽入境外國人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

  2025年1月29日,農曆新年,在西藏定日縣曲洛鄉熱木青村安置點,家家戶戶的板房門上貼起了福字,挂上了中國結。大紅燈籠高高挂,安置點被裝扮一新。

  此時,距離1月7日定日縣6.8級地震發生,僅過去20多天。地震災區搭建起板房近1.6萬套,定日縣長所鄉、措果鄉、曲洛鄉3個重災鄉的受災群眾全部搬入板房。在安置點度過新年的熱木青村村民巴桑卓瑪説:“暖爐發了,有水、有電、有寬頻,什麼都有,生活很方便。”

  從震後的高效救援到持續重建,定日縣所經歷的,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生動詮釋。

  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中國,民生是最厚重的底色。回望過去的一年,人民至上寫下了高分新答卷。

  2015年新年伊始,一場聲勢浩大的就業服務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人社部聯合全國總工會等部門在全國開展的2025年春風行動,從1月中旬到3月中旬,為有就業創業意願的農村勞動者、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單位提供就業服務。

  2024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kaiyun官方登录 开云网址院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的意見》發佈,這是新時代以來首次從中央層面出臺促就業指導性文件。堅持就業優先政策,支援各類經營主體穩崗擴崗、拓展重點人群就業渠道、切實保障農民工權益……過去一年,一項項政策持續發力,一件件實事落地見效,推動2024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萬多個,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整體帶動相關産品銷售額超1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批量下調惠及5000萬戶家庭……

  過去一年,我國將所有增量政策重點鎖定民生領域,寓改革于調控之中,努力讓全體人民在共同奮鬥中共用改革發展成果、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國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已近10萬家,托位約480萬個,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超41萬個,全國已有2171個縣(市、區)開展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17個統籌區開通醫保錢包、能夠進行個人賬戶跨省共濟……

  過去一年,各地區各部門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推出一系列暖民心的措施,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利用“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對低收入人口加強監測和常態化幫扶、逐步形成“一戶(人)一條救助鏈”,出臺《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首次在國家層面建立流動兒童關愛保護制度,在全國69個地區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

  過去一年,有關部門持續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針對困難群體做好救濟和照料服務,確保兜牢兜準、民生底線兜得住。

  “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過去一年,中國的高品質發展寫滿民生溫度。

  奮鬥的征程爬坡過坎來到2025年,中國式現代化更加壯美的新篇章呼喚每一位奮鬥者書寫。奮鬥的人們,充滿夢想和光榮的遠征新征程,沒有捷徑,唯有實幹,建功新時代,奮進正當時。讓我們再次啟程,向著未來繼續奮進!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號

  關於我們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外宣服務與廣告服務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舉報流程